作者:廣州昊洋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時間:2022-04-09 19:14:23 瀏覽次數:
近日,兩會已成為國人的關注焦點,
政府工作報告和政協委員的提案中,
提到了管網更新改造、管廊建設等內容,
城市地下管網、綜合管廊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加快管網更新改造、管廊建設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和“十四五”規劃,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重點水利工程、綜合立體交通網、重要能源基地和設施,加快城市燃氣管道等管網更新改造,完善防洪排澇設施,繼續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6400億元。政府投資更多向民生項目傾斜,加大社會民生領域補短板力度。深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做好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對國家重大項目要實行能耗單列。要優化投資結構,破解投資難題,切實把投資關鍵作用發揮出來。
加快管網建設改造,推廣非開挖修復技術
城市排水管網被稱為“城市血管”,為了滿足相應的市政配套設施需求,城市地下管網規模也在持續增長,但如果“血管”不暢通將導致路面漲水、管道淤積發臭等一系列問題。
如何避免“城市看!,防治水體“返黑返臭”,因不科學規劃導致排水管道頻繁“開膛破肚”?
今年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政協副主席、民建湖南省委會主委賴明勇建議,加快城市排水管網建設改造及修復力度。
1. 盡快提高排水管網改造修復力度,加大對中西部地區投入力度,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以加大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管網建設、改造和修復力度為抓手,加快補齊設施短板,提升城市污水收集能力,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全面開展排水管網病害檢測,結合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改造等工作,推進管網建設、雨污分流改造和病害修復。
2. 大力推廣低碳環保的排水管網非開挖修復技術,降低對環境及交通的影響,有效解決城市道路“開膛破肚”問題,減少施工對城市居民正常生活的干擾,減輕對城市交通的影響,降低對城市環境的破壞和污染。
3. 探索“建管一體”的排水管網治理模式,提升管理效率,進一步理順機制、明確職責,建立權責一體、規建管養一體的管理模式。
4.積極引入民營資本,提高排水系統建設、治理及運維能力。積極整合民營企業的技術、體制等優勢和國有企業的資金、資源等優勢,推動排水領域國資民企的合作共贏。
加快城市老舊管網改造
伴隨著快速城鎮化,維持城市正常運轉的燃氣、供水、排水等市政公用事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這些市政管網是維護城市正常運行運轉的生命線系統,需要加強維護,確保其功能正常發揮,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然而,當前不少市政管網出現老化,影響其正常使用,部分還存在嚴重安全隱患。通過調研發現,城市老舊管網改造問題集中在底數不清楚、管道改造需求量大、管道改造投資大施工難、周期性運維機制尚未建立這四方面。
針對上述問題,張少康委員建議,加強頂層設計,提供政策支撐。一是國家層面加強研究出臺相關政策,對老舊管網改造的范圍、標準、做法等方面進行系統指導,同時要注意政策的科學性和落地性,因地制宜,分類施策,避免“一刀切”。二是將城市老舊管網改造的問題納入黨委、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引導各地高度重視城市老舊管網改造工作。三是推動縣級以上政府設立專門的包括地下管線在內的地下市政基礎設施綜合管理機構,配備專職管理人員,進一步完善運行維護更新的綜合管理機制。
加大管網排查力度及資金投入。老舊管網排查改造是一項基礎性工作,城市政府普遍不重視,也需要大量資金。建議國家層面出臺相關指導意見或實施方案,指導各城市政府繼續推進管網排查力度,徹底摸清管網底數。同時,中央層面研究相關支持政策或開展試點示范,通過獎勵或補助管網改造專項資金,引導地方政府加大管網改造資金籌措及投入力度,共同用于老舊管網改造。
國家層面加強業務指導。地下管線的部分數據,存在使用效能不高、應用受限等問題。廣東等省已組織部分城市,開展制訂地下管線信息脫敏規則的專項工作,積極探索經脫敏處理后的地下管線信息數據在政務外網環境下供各級政府、相關行業管理部門及部分產權單位使用的可行方式,建議國家層面加強工作指導。
引導地方建立完善相關配套工作機制。一是建立周期性維護制度。對城市燃氣、供水、排水等管網建立周期性維護制度,如排水管網應5-10年為一個周期,進行檢查維護,發現問題及時修復,并通過推進“廠網一體”,建立責任明晰、政企共擔的費用保障機制。二是推進管網管理賬冊化、信息化。依托地下管網地理信息系統,建立“管網一張圖”,并動態更新。三是嚴格管道改造標準。在老舊管網的改造中,充分吸取過去管網建設中的教訓,在管材使用、施工質量把控等方面要嚴加把關,在設計標準方面盡量采用國家上限,保障管道質量,延長使用壽命。